16.為什么說中國文化是倫理型的文化?它是怎樣
導讀:16.為什么說中國文化是倫理型的文化?它是怎樣 簡述中國傳統(tǒng)道德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如何理解中西方建筑美學價值的差異
跟封建制度有關,國家最高集權(皇帝)為了保護自己的封建統(tǒng)治“教育”自己的臣民們應守君君臣臣之道,倡導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其實就是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制定了這樣的一個游戲規(guī)則,說白了就是怕你謀反、怕你大逆不道等等,將封建社會塑造成一個強調等級倫理制度的社會,因此幾千年來的封建制度營造了中國獨特的倫理性文化,比如孝順
簡述中國傳統(tǒng)道德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主要特點為:
1、在道德價值的最終目標上,追求“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境界。
2、在道德價值的應用上,重視道德思想與政治思想的融合。
3、在道德價值的導向上,為維護血緣關系、宗法制度和君主專制,強調個體服從整體。
4、在道德價值的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間的性質。
5、在道德價值的取向上,具有“重義輕利”、“貴義賤利”的傾向。
如何理解中西方建筑美學價值的差異
1、建筑用材上的差異 。
傳統(tǒng)的西方建筑長期以石頭為主體;而傳統(tǒng)的東方建筑則一直是以木頭為構架的。
2、建筑造型上的差異 。
與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國傳統(tǒng)造型特別強調“線型美”,講究線條的婉轉流動,從而構造出多種多樣的飛檐??梢哉f飛檐的設計是中國古典建筑中的璀璨明珠。而西方建筑則一般是垂直發(fā)展,建得又高又大。
3、表達的倫理意識上的差異 。
中國傳統(tǒng)建筑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古典園林建筑,因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文人的追求和喜好左右著造園,因而中國的傳統(tǒng)園林在實際意義上是文人園林,歷來講究“氣韻生動”的美學原則,在本體認識的差異上,重視整體的和諧,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關系。西方建筑的藝術風格則重在表現(xiàn)人與自然的對抗之美。從歷史發(fā)展來看,西方視自然為無生命的物質,在中世紀之前,基督教甚至是禁止游山玩水的,他們更多看到的是自然狂暴、危險的一面,那些傲然屹立的神殿、廟壇,處處皆顯示出一種與自然的對立和征服,從而引發(fā)人們驚異、亢奮、恐怖、等審美情緒。
造成中西方建筑美學價值的差異的原因:
1、自然地理上的差異。
由于西方,特別是古希臘、古羅馬的自然環(huán)境多裸露的山石,缺少樹木,特別是山石地質因素,西方傳統(tǒng)建筑體現(xiàn)出以石為本的風格,即主要采用冷而硬、厚而沉、龐而大的石塊,以追求一種高大、強大、神秘、威嚴、震懾效果和體現(xiàn)一種棄絕塵寰的宗教出世精神。而古代中原林木很多,便于就地取材,加上中原地區(qū)適合建筑需要的石材相對較為難覓,且搬運不便,所以建筑多以木質結構為主。
2、文化上的差異 。
中國人重視整體的和諧,講究事物的對立統(tǒng)一,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關系。在西方哲學傳統(tǒng)主流中,幾乎一邊倒的是人與自然決無和諧相融,而是你死我活地只有相克。
3、時空組合上的差異。
西方原始居民的農(nóng)耕混合制經(jīng)濟與漁業(yè)活動使生活在這里的西方民族對地理方位、空間布局的感受較強,極容易產(chǎn)生強烈的空間感受。所以西方的建筑物大都以中心向四周放射式規(guī)劃,中心點或是教堂,或是廣場等,他們逐漸擺脫了孤立的單個設計和相互間的偶然配合,而更注意建筑的完整性,體現(xiàn)了文藝復興面向新生活的新精神。而生活在農(nóng)耕地理環(huán)境的東方人,在平緩綿延的沖積平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很有規(guī)律,勞作相當有序,過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循環(huán)往復的田園生活。其單一農(nóng)耕型的經(jīng)濟結構,對四季變化依賴較大,人?
?容易產(chǎn)生強烈的時間意識。
正是由于文化的起源不同,而引起了不同的建筑文化理念、審美、形式,中西古建筑各具特色,分別給人們帶來了不同的生活模式、不同的心理體念、不同的審美享受。
Hash:cc6a4ffd544b940ed359c32298f7a0982abe3f18
聲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