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仁化丹霞山景區(qū)旅游攻略 韶關仁化丹霞山圖片
導讀:韶關仁化丹霞山景區(qū)旅游攻略 韶關仁化丹霞山圖片 1. 韶關仁化丹霞山圖片 2. 韶關丹霞山景區(qū)介紹 3. 韶關市丹霞山圖片 4. 韶關丹霞山! 5. 韶關丹霞山風景名勝區(qū) 6. 丹霞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仁化 7. 廣東韶關仁化丹霞山 8. 韶關市仁化縣丹霞山 9. 廣東韶關市丹霞山圖片
1. 韶關仁化丹霞山圖片
丹霞山不坐索道走路也可以 到山頂,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的丹霞山(中國紅石公園)是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中國只有八家)之一,在廣東省內應該算是最有名的景區(qū)了,也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而且“丹霞地貌”這個名詞也是來源于它,可謂是丹霞地貌的鼻祖。
2. 韶關丹霞山景區(qū)介紹
丹霞山是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是廣東四大名山之首
3. 韶關市丹霞山圖片
:丹霞山是丹霞地貌中最璀璨的一顆明珠,也是當地旅游產業(yè)中當之無愧的招牌景點。雖然當前丹霞山的發(fā)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在發(fā)展過程中,也暴露了知名度不足、景區(qū)軟硬件設施配置不足、旅游資源浪費嚴重、“大丹霞”旅游經濟圈建設進展不理想、內部管理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當地政府應該加強統(tǒng)籌規(guī)劃和內部協調工作,依托當地及自身優(yōu)勢,打造“旅游+”項目且對景區(qū)內部進行精細化改造。
4. 韶關丹霞山!
丹霞山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境內,總面積292平方千米,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風景區(qū),以丹霞地貌景觀為主的風景區(qū)和世界自然遺產地。
丹霞山由680多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巖石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據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發(fā)現1200多處丹霞地貌中發(fā)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造型最豐富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qū)。
5. 韶關丹霞山風景名勝區(qū)
丹霞山古稱燒木佛舊地,又稱長老寨。
丹霞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地質公園、科普教育基地、世界自然遺產。
丹霞山座落于仁化縣城南約9公里處,距韶關市區(qū)56公里。丹霞山與南海羅浮山、博羅羅浮山、肇慶鼎湖山并列為廣東四大名山。全山均為紅色砂礫巖,遠眺全山,“色如渥丹,燦若明霞”,因而又有人稱之為“紅石花園”。它的地質巖層是由碎屑紅巖,礫石巖和粉狀沙巖所組成,含有鈣質,氧化鐵和少量石膏,呈丹紅色,是砂巖地勢的代表。這種地形和福建的武夷山、韶關的金雞嶺等同屬丹霞地貌。
6. 丹霞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仁化
丹霞山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境內, 丹霞山海拔408米。
7. 廣東韶關仁化丹霞山
大概得4-5個小時。
丹霞山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境內,是廣東省最大的一個風景區(qū)。丹霞山實際上并不是一座山,而是由七八座不同名字的山構成。去游玩的話大概需要兩天左右才能玩完。
丹霞山景區(qū)足夠大,名氣也很大,在景區(qū)吃住不是問題。其實景區(qū)內還有一些當地人居住的村落,這些村民開了很多賓館、飯店、農家樂等等,在景區(qū)內吃住都很方便
8. 韶關市仁化縣丹霞山
丹霞山( 中國紅石公園),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境內,東經113°36′25″至113°47′53″,北緯24°51′48″至25°04′12″之間??偯娣e292平方千米,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風景區(qū)、以丹霞地貌景觀為主的風景區(qū)和世界自然遺產地。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由680多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巖石構成,“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以赤壁丹崖為特色。據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發(fā)現1200多處丹霞地貌中發(fā)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造型最豐富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qū)。
距今1.4億年至7000萬年間,丹霞山區(qū)是一個大型內陸盆地,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四周山地強烈隆起,盆地內接受大量碎屑沉積,形成了巨厚的紅色地層;距今7000萬年以后,地殼上升而逐漸受侵蝕。距今600萬年以來,盆? ?又發(fā)生多次間歇上升,平均大約每萬年上升1米,同時流水下切侵蝕,丹霞紅層被切割成一片紅色山群,也就是丹霞山景區(qū)。
丹霞山境內有大小石峰、石墻、石柱、天生橋共計680多座;丹霞山在地層、構造、地貌表現、發(fā)育過程、營力作用以及自然環(huán)境、生態(tài)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國丹霞地貌區(qū)最為詳細和深入,已經成為全國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學實習基地。
9. 廣東韶關市丹霞山圖片
丹霞山于1995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該自然保護區(qū)是以“丹霞地貌”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2009年正式掛牌成立廣東韶關丹霞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自成立自然保護區(qū)以來,丹霞山一貫堅持科學規(guī)劃、統(tǒng)一管理、嚴格保護、持續(xù)利用的方針政策,在廣東省政府及業(yè)務主管廳局的重視和指導下,通過立法保護、完善保護規(guī)劃等完善的保護,投資1億多用于地質遺跡保護和環(huán)境整治,廣泛地開展科研與科普活動,丹霞山自然保護區(qū)的管理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Hash:d9c4a061d43f415ecc1435c9f7a3c6c076ab7c46
聲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