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運河周邊景點 杭州運河景色
導(dǎo)讀:杭州運河周邊景點 杭州運河景色 1. 杭州運河景色 2. 杭州大運河邊的風景名勝 3. 杭州大運河風景 4. 杭州運河美景 5. 杭州運河風景區(qū) 6. 運河杭州風情 7. 杭州運河景色介紹 8. 杭州運河景色描寫 9. 杭州運河景色詩句 10. 杭州運河景色描述 11. 杭州運河景色的美食
1. 杭州運河景色
首先題目有錯誤,應(yīng)該是江南運河杭州段的文化價值。運河是流動的,但流動的不止是水,更是從北至南源源不斷的財富和糧食,更是沿岸燦若繁星的文化群落。財富和文化,經(jīng)由大運河集中、流動、再分配。一言以蔽之:漕運。以漕運為標志的中國大運河,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2. 杭州大運河邊的風景名勝
夜游大運河,能夠看到夜色下大運河被五彩燈光暈染的景致,仿佛喬裝打扮的俏佳人。乘坐漕舫游河,亦能近距離感受到榮獲國際“城市、人、光”大獎的運河兩岸,體驗江南水墨丹青式的獨特魅力,一路穿越古今,讀懂千年。
京杭大運河開鑿于隋代,南起杭州,北達北京,全長達到1794千米,至今仍有部分河段可以通航,可以說大運河見證了中國古代文明的興衰起伏。杭州段大運河,至今仍是杭州旅游的重要景點之一,被譽為“杭州的命脈”
3. 杭州大運河風景
關(guān)于杭州大運河的詩句有:
1.皮日休〈汴河懷古〉
盡道隋亡為此河, 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給功不較多。
2.汴水(胡曾)
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
錦帆未落干戈過,惆悵龍舟更不回。
3.李利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yīng)是天教開汴水,一千余里地無山。
4.七絕 大運河(作者:冰雪紅豆)
江南北國脈相牽,隋代千年水瀠漣,
寄語飛南歸北雁,大河頭尾是家川。
*秋水纏綿,牽動河畔漫步的游子,拾得小詩。
5.紅樓詩詞:桃葉渡懷古
衰草閑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梁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6. 《堤上偶成》
——清·乾隆
運河轉(zhuǎn)漕達都京,策馬春風堤上行。
九里崗臨御黃壩,曾無長策只心驚。
7.《登舟》
——清·乾隆
御舟早候運河濱,陸路行余水路循。
一日之間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
麥苗夾岸穗將作,柳葉籠蔭絮已頻。
最是篷窗心愜處,雨晴綠野出耕人。
8.《汴河懷古》
作者: 皮日休(唐)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教多。
9. 《堤上偶成》
——清·乾隆
運河轉(zhuǎn)漕達都京,策馬春風堤上行。
九里崗臨御黃壩,曾無長策只心驚。
10.桃葉渡懷古
衰草閑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梁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11. 隋煬帝挽舟者歌
【北朝】無名氏
我兄征遼東,餓死青山下。今我挽龍舟,又困隋堤道。
方今天下饑,路糧無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煙草。悲損門內(nèi)妻,望斷吾家老。
安得義男兒,焚此無主尸。引其孤魂回,負其白骨歸!
4. 杭州運河美景
大運河有特色的幾段:
第一段:通濟渠。從洛陽的西苑開始,經(jīng)過城南和城東,經(jīng)過偃師縣和鞏縣,從洛口匯入黃河。這段運河最主要的工程是由隋煬帝大量征發(fā)民夫而開鑿修筑的,據(jù)說當時開鑿修建通濟渠的民夫有百萬人之多。
第二段:邗溝。這段運河溝通了長江和淮河之間的水系,為漕運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它開鑿的歷史是從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的時候開始的。條萊垍頭
第三段:永濟渠。這段運河主要也是由隋煬帝征發(fā)了百萬的民夫開鑿修建而成的,南端的起點是于河,北端的終點是涿郡。
第四段:江南運河。這段運河從江蘇鎮(zhèn)江直到浙江的杭州,長度達到了八百多里,寬度達到了十余丈,從規(guī)模上來說是非 常壯觀的。這段運河的開鑿,從春秋時期一直到秦朝、兩漢和六朝時期。隋煬帝把以前的王朝所開鑿的水道進行了疏浚,才使這段運河達到了現(xiàn)在的規(guī)模。
大運河在中國的漕運史上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一千兩百多年做為重要的通道,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5. 杭州運河風景區(qū)
答:杭州城區(qū)水系分為五片區(qū):運河片、上塘河片、下沙片、上泗片和江南片。
目前杭州城區(qū)主要有十條河道,分別為新開河、貼沙河、東河、中河、古新河、官河、南應(yīng)家河、沿山河、西溪河、余杭塘河。
杭州,是水孕育而生的城市。杭州市區(qū)河網(wǎng)密布,繞城公路范圍內(nèi)共有城市河道470條,總長近1000公里,是市民家門口的“綠水青山”。城市歷史也是不斷治水除患、實現(xiàn)人水和諧的歷史。
6. 運河杭州風情
宋代,大運河的作用發(fā)揮得更加明顯,宋代出名的詞人幾乎都與大運河有密切的聯(lián)系。范仲淹既是詩詞名家又是政治家與水利家,他曾在運鹽河畔的揚州府海陵縣(今鹽城東臺境內(nèi))筑捍海堰,帶領(lǐng)民眾抗洪水,又曾在蘇州治水。他為好友滕子京所作的《岳陽樓記》因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倍鴤黜炃Ч?被歷代廉吏奉為圭臬。
歐陽修與蘇軾這師徒倆都曾在運河城市揚州做文章太守,留下了平山堂與谷林堂的佳話。而蘇軾與秦觀、孫覺、蘇轍、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等“七賢”在運河之畔的邵伯斗野亭作詩,使斗野亭成為文壇圣地。目前,斗野園內(nèi)集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宋代四大書法家字跡的“七賢”詩鐫刻在碑壁上。
蘇軾曾寫過一首關(guān)于大運河的詩《自河北放舟歸江南》:“曉來銅雀東風起,春風凌亂漳河水。郎官驚起解歸舟,一日風帆可千里。侵晨鼓舵發(fā)臨清,薄暮乘流下濟寧。南宮先生先我去,花時想達瓜洲步。尋君何處典春衫,杏花煙雨大江南?!边@首詩與他先后在運河畔的徐州、揚州、常州、杭州等地為官有密切的關(guān)系。
秦少游這位運河之子就出生在古邗溝旁,他曾號稱邗溝處士。他在家鄉(xiāng)的運河邊留下了眾多的詩詞,同時他和老師蘇軾在大運河沿線城市游歷,留下了許多美麗詩詞和運河佳話。蘇軾曾到高郵看望秦少游,他們二人與孫覺、王鞏會集于東岳廟附近,飲酒論文。后人就建了文游臺而紀念這次四名士的雅聚。
唐宋八大家的另一位代表王安石仕途的起點就在揚州,任淮南節(jié)度使通判時,他曾與當時的太守韓琦等一起留下了“四相簪花”的故事。曾做過揚州司理參軍的北宋科學家沈括,將這個故事記載在他的《夢溪筆談·補筆談》中,后來,“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還曾以此為主題繪制了一幅《四相簪花圖》條軸和一幅《金帶圍圖》扇面,可見這故事的影響之久遠。今天,揚州將芍藥花作為市花。此外,王安石在運河入江口瓜洲寫下的《泊船瓜洲》和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jīng)杭州,寫下的《登飛來峰》都成為千古傳頌的名詩。
而奉旨填詞的婉約派詞人柳三變也長期在運河沿線游歷,柳永的詞展現(xiàn)了一幅大運河畔的都市風情畫,以至于有水井的地方就詠柳詞。宋代詞人湯式一首《憶維揚》,以“天上人間”比喻揚州,描繪了當時揚州的繁盛與運河的氣派。
7. 杭州運河景色介紹
大運河的起點在浙江杭州,終點是北京。
京杭大運河建于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而秦始皇在嘉興境內(nèi)開鑿的一條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運河走向。
京杭大運河全長約1797公里,途經(jīng)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 、錢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為微山湖。
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
我們今天所說的大運河開掘于春秋時期,完成于隋朝,繁榮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至公元1293年全線通航),前后共持續(xù)了1779年。在漫長的歲月里,主要經(jīng)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
8. 杭州運河景色描寫
京杭大運河始建于春秋時期,是歷經(jīng)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并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運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jīng)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為微山湖,大運河全長約1797公里。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qū)之間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qū)工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起了巨大作用。
9. 杭州運河景色詩句
運河尋秋:
憩罷尋秋河畔行,斜陽映柳水波平。
才覺九月初十日,桂樹梢頭月半明。
贊初冬街頭銀杏:
行色匆匆日日忙,無暇留步賞秋芳。
霜臨杏葉知人意,化作金箔漫漫揚。
讀《靈子讀詩》有感:
飄紅枝上吝情綿,流水空山駐忘還。
回首孤身千嶺過,俗塵另類夢清寒。
盼杭州初雪:
冀北中原玉絮連,銀裝何日靚江南。
風凄雨冷云心亂,夢里雪花如柳綿。
校園雪人:
堆起玉人三尺高,粗描媚眼向誰拋,
青蔥印記冰封下,不惑回眸雪在燒。
冬夜游西湖:
孤山殘雪話詩情,堤上爭說對岸燈。
繞水一周無麗句,沿途盡是早春風。
10. 杭州運河景色描述
“九省通衢”是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的別稱。
江蘇淮安有“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位居古淮河(廢黃河)與中國大運河的交點,與運河相伴相生,擁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明清兩朝,淮安是中央政府的漕運指揮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糧轉(zhuǎn)運中心和淮北食鹽集散中心。尤其是1415年清江浦開埠后,由于南北運河運力不同,江南物資船運抵清江浦改為車馬陸運,大量的北方人士乘車馬抵清江浦換乘船只南下,清江浦成為轉(zhuǎn)運的樞紐城市,因而有“南船北馬,九省通衢”之別稱。
2014年以來淮安市加大對交通基礎(chǔ)設(shè)施的投入,重現(xiàn)“九省通衢”的交通樞紐地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九省通衢
外文名
Qingjiangpu District
行政區(qū)劃代碼
320812
歷史溯源
明清時期,帝國對江南的物質(zhì)需求越來越多,“天下財賦,半出江南?!睘榱四茏屵@些財賦源源不斷、安安全全地運抵皇都,明清兩朝將漕運總督府和河道總督府設(shè)在淮安,一個負責水陸運輸,一個負責治水。淮安由此成為中央政府的漕運指揮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糧轉(zhuǎn)運中心和淮北食鹽集散中心。明清兩朝將國家的兩個部委設(shè)在淮安,可見淮安在這條南北“生命線”上的重要地位。
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漕運總督陳瑄疏浚沙河故道,清江浦由此誕生。陳瑄建立全國最大的內(nèi)河漕船廠,廠房工棚達23里,集中了6000多精良工匠,在其后55年間共造船27332艘。明、清時期,每當漕運時節(jié),“帆墻銜尾,綿亙數(shù)省”,入京漕糧一年達600萬擔,居天下強半。
南船北馬
可無論這些駐淮的河道、漕運大員們?nèi)绾沃卫?,以淮安為界,大運河的南北漕運能力是? ??常懸殊的。江南源源不斷的物資船運抵清江浦后,無法繼續(xù)北上,只有改為車馬陸運(乾隆間在淮安設(shè)馬號,北達京師,計程“一千八百六十四里,為站有十八”);大量的北方人士乘車馬抵清江浦,換乘船只優(yōu)游南下。清江浦“南船北馬”局面再度形成,并且更加繁盛?!按豢堪?,千車萬擔”(光緒丙子《清河縣志》),清江浦的石碼頭被稱為“九省通衢”而名揚全國。此時的淮安,扼漕運、鹽運、河工、榷關(guān)、郵驛之機杼,進入歷史上最為鼎盛時期,與揚州、蘇州、杭州并稱運河線上的“四大都市”。
詩詞選集
吟清江
清·范冕
袁浦名邦記勝游,依稀風景似揚州。
洋橋東接西流水,越閘南通北草樓。
斗姥宮前都府巷,奎星閣下狀元溝。
九省通衢[江蘇淮安清江浦的別稱]
無邊風景蘆花蕩,九省通衢石碼頭。
當代發(fā)展
黃河北徙之后,漕運改海運,運河失修,淮安的水上交通優(yōu)勢漸失。一些有識之士便動起了陸路交通的念想——修筑鐵路。根據(jù)考證,清江浦是晚清時洋務(wù)派首選的修建鐵路之地。[1]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原來依靠運河成為“九省通衢”的淮安一直沒有建成通達全國的鐵路,在近代衰落下去。
近年來淮安市不斷加大對交通建設(shè)的投入,力爭打造新的“通衢之城”,成為長江三角洲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
2014年,淮安有軌電車1號線于當年開工,串聯(lián)淮安市區(qū)。
2015年,連淮揚鎮(zhèn)鐵路、徐宿淮鹽鐵路相繼開工建設(shè),兩條客運專線預(yù)計于2019年建成,將在淮安交叉,使淮安接入全國高鐵網(wǎng)絡(luò)。寧淮高鐵、臨淮高鐵、淮蚌高鐵等也相繼列入規(guī)劃。
2007年,淮安港在蘇北運河第一個開通港口集裝箱運輸,目前已形成淮安新港、南港兩個規(guī)?;募b箱專用作業(yè)區(qū)、4個千噸級集裝箱泊位、10萬平米專用堆場?;窗哺勰晖掏铝空冀K省內(nèi)河集裝箱吞吐量四分之三份額,在全國內(nèi)河港口中處于領(lǐng)先地位。
淮安漣水機場
2010年,淮安漣水機場通航,2015年正式成為一類開放航空口岸,可開通國際航線。
淮安積極建設(shè)物流中心,打造成立足蘇北,輻射魯南、豫東、皖北地區(qū),服務(wù)長三角的區(qū)域性重要物流樞紐城市。
11. 杭州運河景色的美食
魯菜里還有一個分支,那就是魯南菜,也稱運河菜,分布于棗莊、濟寧等地。運河菜有別于普通的魯菜,口味較重,重鹽、醬油,好辣,在口味偏清淡的魯菜中獨樹一幟,甚至于在整個北方菜系中都不可多見,以薄皮辣椒獨步魯菜。
運河菜系尤善小吃、羊湯,甚至于主食,也不同于其他魯菜,喜煎餅、燒餅、缸貼、單餅等面食。整體口味與蘇北、皖北較為接近,與普通魯菜迥然不同。代表食品有棗莊西集羊湯、辣子雞、菜煎餅,濟寧甏肉等。
Hash:cde5557200f0bc79706d1190cb4ac79d37418832
聲明: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