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靈水神堂附近景點 廣靈縣水神堂的由來
導讀:廣靈水神堂附近景點 廣靈縣水神堂的由來 1. 廣靈縣水神堂的由來 2. 廣靈縣水神堂的由來簡介 3. 廣靈縣水神堂作文400字 4. 廣靈的水神堂是什么朝代的 5. 廣靈縣的來歷 6. 廣靈縣水生堂 7. 廣靈縣水神堂的由來和傳說 8. 廣靈縣水神堂的傳說 9. 廣靈縣水神堂的由來和歷史
1. 廣靈縣水神堂的由來
大同有云崗石窟,大同城南渾源縣懸空寺,恒山。大同市萬人坑。大同廣靈縣水神堂,甸頂山。
2. 廣靈縣水神堂的由來簡介
名山圣水,多藏于人跡罕至的地方,若要領略它的風采,往往需經(jīng)一番跋涉之苦。廣靈水神堂卻不同,它位于山西廣靈縣城東南一里,從縣城中心出發(fā),幾分鐘便到。
水神堂
當?shù)貍髡f,水神堂為明代燕王朱棣與殘元戰(zhàn)斗掃北獲勝后所建。朱棣當年為什么要建水神堂,是還愿還是祈福?隔著遙遠的時空,我們不妨做一大膽的揣測,朱棣掃北,雙方經(jīng)過一年的“拉鋸戰(zhàn)”,給百姓造成很大痛苦,再加上廣靈十年九旱,于是朱棣良心發(fā)現(xiàn),祈求上蒼風調雨順,造福百姓,遂建水神堂。
關于廣靈水神堂最早的記載,見于明正德年間的《大同府志》:“壺山,在廣靈縣城東南一里。平地一山,山下亂泉涌出。其水與壺流河水合流如壺,故名。上建‘豐水神祠’?!睋?jù)此,水神堂的可知歷史至少已有500年。明嘉靖五年(1526年),古鐘銘文記有“廣靈縣水神堂”,是“水神堂”名稱的最早記錄。
廣靈水神堂不僅山奇,水奇,且與廣靈縣歷史上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相聯(lián)系??梢赃@樣說,水神堂是廣靈縣的一部“自然神書”,要了解廣靈縣,得從閱讀“水神堂”開始。
八合院建筑史上罕有
壺山滿是綠樹,四周環(huán)水,遠遠望去,就像一個綠色島嶼浮在水中。山南一條玉帶似的石砌拱橋引到水神堂的山門前。山門正上方懸有清乾隆年間廣靈知縣朱休度題“小方壺”的豎匾,此匾有畫龍點睛之意,意在告訴人們,這里的景物,可以與山東蓬萊仙島“大方壺”相媲美。水神堂所在的壺山,山頂為圓形小山包,由火山噴發(fā)后的巖漿堆積而成,遠看就像日本的富士山。
水神堂建筑群始建于明,清代重修,總體平面呈八角形,每邊長十三四米,建筑面積僅900平方米,但就是這彈丸之地,建筑布局卻設計奇特,容納了一座建筑物40多間的完整廟宇:采用南北中軸線,山門、鐘鼓二樓、觀音殿、九江圣母祠、文昌閣等一應俱全。
中間主體之外,門、廊、廳、室八面環(huán)筑,結構緊湊,渾然一體,典型的外觀八合院更是建筑史上罕有,是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的古建園林代表作品。2006年,其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環(huán)山皆泉如沸如噴
清康熙本《廣靈縣志》載:“壺山,旁無附麓,兀峙一山,上有大土庵。內有石井,其水每從座下獅口溢。以果物投之,即由山腳下流出。其空靈神異,駭人聽聞。且環(huán)山皆泉,如沸如噴,猶如萬斛珠璣……”相傳水神堂是“豐水神祠”與“大土庵”的合稱,原來水神堂的主泉眼在圣母殿的大土閣下,一泓泉水常年從一石獅口中噴出,但不知哪一年,山頂石獅口中的主泉眼消失了。
涼亭內的水井里,雖有水神堂的主泉眼,但看不到井底泉水的涌動。幾步之隔,另是一番天地:在山與水的交界處,一個個細如筆管的泉眼不停涌動,粗略數(shù)了數(shù),一平方米竟有20多個小泉眼!環(huán)水神堂一周大約500米,有多少個泉眼?誰也沒有數(shù)過,只能用成千上萬來形容。
水神堂水的神奇遠不止這些,據(jù)說,這里的水是純天然礦泉水,用它洗眼能治療和預防眼疾。居住在廣靈縣城的人們,每天晨練之后,迎著初升的太陽,蘸著涼爽的清泉洗眼,數(shù)百人圍于一堤,好不壯觀。
清代“清明上河圖”
北宋年間,畫家張擇端以一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場景,聞名海內外。廣靈水神堂里有? ?奇特的建筑,稱為“百工社”,東西墻壁上有兩幅壁畫,稱為“百工圖”。近年來,民俗專家認為,這兩幅展示清代手工業(yè)和百姓生活風貌的壁畫,細致入微,堪稱清代的《清明上河圖》。
東墻壁畫,共四層,每層有五幅畫。第一幅畫的內容是反映私塾的,這是古人“萬般皆下品,惟 有 讀 書高”思想在壁畫中的反映。再往下,有醫(yī)生給病人看病的畫面,有酒店賣酒的場面,有石匠、油匠、麻繩匠、柳編、編葦席等匠人們勞作的場面,仿佛置身于“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的環(huán)境中,叮叮當當?shù)腻N聲似乎遙遙傳來。
石橋
西墻壁畫,也是四層,每層五幅畫。第一幅是反映泥瓦匠砌墻的場景,第二幅是木匠上梁。其余的壁畫,分別有香房、染房、餅子鋪等勞動場面?!鞍俟ど纭惫┓钪餍懈鳂I(yè)的始祖。正中間一位是老子,是火爐工匠的始祖;右邊是公輸班,也就是魯班,是土木建筑工匠的祖師;左邊是范蠡,他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的一位丞相,后來棄官經(jīng)商,稱為文財神,作為商人的祖師供奉。據(jù)說,廣靈水神堂“百工社”是全國惟一供奉商神的地方。解放前,寺內祭祀香火旺盛以魯班為最,每逢農(nóng)歷二月十五和五月初七,廣靈縣工匠都要聚集水神堂祭祀魯班。
如今,廣靈的剪紙已經(jīng)走出國門,廣靈東方亮小米、畫眉驢、豆腐干在全國的聲名也頗為響亮。百工社,就是廣靈縣手工業(yè)、商業(yè)發(fā)達的源頭吶。
石刻猶記朱公德政
廣靈縣人說,在水神堂周圍的山坡上,盯住一塊石頭看上一陣子,石頭上便會出現(xiàn)依稀可辨的字跡,便會冒出幾句詩來。這話說得雖然有點夸張,但從一個側面說明,廣靈水神堂山坡石刻之多。
說起廣靈水神堂壺山石刻,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清代廣靈知縣朱休度。朱休度出身書香世家,是清代著名學者朱彝尊四世侄孫,乾隆五十四年以薦授山西廣靈縣知縣,嘉慶元年秋因病去任。他是清代廣靈知縣中惟一錄入《清史稿·列傳》的著名人物,“待人以誠,人亦不忍欺。周知民情,訴曲直者,數(shù)語處分,民皆悅服”。
朱休度愛好詩文,在繁忙的公事之余,游走于廣靈的山水之間,水神堂是他經(jīng)常光顧之地。清嘉慶元年秋天,朱休度上書朝廷,請求病退,朝廷批準了他的請求。臨別之際,廣靈百姓懇求他留在廣靈,但朱休度去意已決,后當?shù)匕傩照埥橙水嬃恕秹厝贯瀳D》,刻在他經(jīng)常垂釣處的石壁上。此畫經(jīng)數(shù)百年風雨洗禮,現(xiàn)已不存。
水神堂磚塔
水神堂磚塔,即靈應寶塔,位于大同市廣靈縣城東南的壺山水神堂東南隅。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水神堂建筑。
塔建于清乾隆六十年六月(1795年),光緒二十五年重修( 1899 年)維修。塔系六面七層樓閣式實心磚塔,塔高十七點五米。仿木制結構雕有斗拱、門窗、脊飾、塔剎,比例適度,雕技高超,塔身四丈有余。
通觀水神堂磚塔,其雕塑藝術精美,毫無粗糙之處。水神堂磚塔與其它建筑群,,山西清代建筑的精華。
3. 廣靈縣水神堂作文400字
作為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大同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zhèn)”的美譽,特別是以云岡石窟、北魏懸空寺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華嚴寺、善化寺、觀音堂、覺山寺塔、圓覺寺塔為代表的遼金文化;以邊塞長城、兵堡、龍壁、明代大同府城為代表的明清文化,構成了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概括為平城文化、邊塞文化和佛教文化。
截至2013年,大同市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4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處(云岡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省級文物保 護單位20處,市、縣文物保護單位300余處。這些文物保護單位中有古建筑188處,古墓葬38處,古遺址66處,石窟寺9處,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3處(其中革命文物18處),石刻及其他22處。大同市共有館藏文物9.7萬余件。2017年9月,山西省大同市入圍榜“2017最美中國榜”目的地城市榜。
以下為著名景點列表,有興趣可以搜索具體情況:
云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平型關戰(zhàn)役遺址,平城遺址,許家窯人遺址,九龍壁,大同關帝廟,觀音堂,法華寺,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方山永固陵,萬里長城大同段,覺山寺塔,古城遺址,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懸空寺,渾源永安寺,渾源文廟,律呂神祠,栗毓美墓,荊莊大云寺大雄寶殿,曲回寺石像冢,沙梁坡墓群,禪房寺塔,天鎮(zhèn)慈云寺,廣靈水神堂,陽高云林寺,古城堡墓群,吳官屯石窟,李峪彩陶文化和青銅器遺址,鼓樓,大同府文廟,高山遺址,青磁窯遺址,許從赟墓,吉家莊遺址,盤山石窟,趙武靈王墓,古城墓群,千福山漢墓群,洗馬莊漢墓群,渾源文廟,恒山建筑群,界莊遺址,古磁窯窯址,麻莊漢墓群,興國寺,大同古城墻,云岡南梁遺址,羅家灣遺址,北魏鹿苑,大同天主堂 ,帝君廟,高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代藩九王墳,寧靜寺,宜寧縣城遺址,揚州窯石徑幢,魯班窯石窟等。
魅力古都,天下大同歡迎您!
4. 廣靈的水神堂是什么朝代的
廣靈縣古建筑眾多,又有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白羊峪群山屬恒山山脈,位于廣靈縣城西20公里處,屬南壺森林公園五大景區(qū)之一。漢白玉石林也是當?shù)匾淮筇厣淖匀伙L光。千福山始建于明朝,每年“娘娘圣誕日”四路八方居民男女云集于此,舉行一年一度的千福山廟會。圣佛寺是廣靈有歷史記載規(guī)模最大的佛寺。廣靈水神堂有有一座六角七層實心閣樓式磚塔。
5. 廣靈縣的來歷
現(xiàn)全國的卑姓人口不會超過10000人,屬稀有姓氏。
卑姓,現(xiàn)今稀有姓氏。卑姓的源出有多處,源于姬姓的就有2支。一支出自春秋時期四君子之一信陵君之后卑子,子孫以祖父字為氏。另一支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大夫卑諶之后,亦系以祖父字命氏。另源于任姓,出自黃帝軒轅氏后禺陽,屬于以國為氏。禺陽后分衍有卑國,子孫以國為氏。再有源于曹姓,出自黃帝軒轅氏后代晏安,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晏安衍生出的多個氏族中有“卑徐”氏、子孫有簡為“卑”氏者。亦源于鮮卑族,避難取其族名中之“卑”字為氏。卑姓現(xiàn)在江蘇省的南通市、啟東縣、如皋縣都有聚居,整個南通地區(qū)的卑姓總人口約3千眾。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阜城鎮(zhèn)阜南村也有一支400來口。在遼寧省遼陽縣唐馬寨鎮(zhèn)張家村也有300來口聚居。遼寧省昌圖縣后窯鎮(zhèn)六家子村、昌圖縣亮中橋鎮(zhèn)四方村這2個村總計1300來口。 另在云南省澄江市??阪?zhèn)松園村石門自然村也有300來口。河北唐山市古冶區(qū)有個較為有名的“卑家店”地名,但此處的卑姓人在歷史上就已都遷到了今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白官屯鎮(zhèn)東稍頭村和豐潤區(qū)銀城鋪鄉(xiāng)劉莊子村,2村帶上整個豐潤、唐山的卑姓共有2000多眾,這2村的卑姓據(jù)族譜的明確記載,就是鮮卑族所漢化的卑姓。另上海也有100多人的散居卑姓,幾乎均系南通地區(qū)遷滬的。據(jù)統(tǒng)計估算,現(xiàn)全國的卑姓人口不會超過10000人,屬稀有姓氏。
6. 廣靈縣水生堂
說的是山西省大同市嗎 ,如果說的是北方的山西大同的話, 那涉及的地方有很多 ,比如恩山附近的紅岳縣 ,桃花龍洞所在的靈丘縣 ,由水生堂的廣靈縣,還有那個不足圓的貼針線 ,有大童謝 ,嗯 反正意思捏不起來 有好多好多啊 而且呢這這些地方的都有好多美景 。
7. 廣靈縣水神堂的由來和傳說
水神堂,極樂寺,南寺,朝陽寺,白羊山峪,剪紙博物館,黑油洞,
8. 廣靈縣水神堂的傳說
過去有水神堂水電站,早不存在了,后來水產(chǎn)養(yǎng)魚了。
9. 廣靈縣水神堂的由來和歷史
云岡石窟 華嚴寺、善化寺、平型關戰(zhàn)役遺址 懸空寺,平城遺址,許家窯人遺址,九龍壁,曲回寺石像冢、方山永固陵、荊莊大云寺大雄寶殿、覺山寺塔、渾源永安寺、長城(大同段),栗毓美墓、沙梁坡墓群、古城堡墓群、禪房寺塔、大同煤礦萬人坑、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天鎮(zhèn)慈云寺、廣靈水神堂、云林寺 以上全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鼓樓、大同府文廟、大同關帝廟觀音堂、高山遺址、青磁窯遺址、許從赟墓、吉家莊遺址、盤山石窟、趙武靈王墓、古城墓群、千福山漢墓群、洗馬莊漢墓群、渾源文廟、恒山建筑群、、界莊遺址、古磁窯窯址、麻莊漢墓群、李峪彩陶文化和青銅器遺址、興國寺、大同古城墻、北魏鹿苑、大同天主堂、帝君廟、龍王廟、高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寧靜寺、宜寧縣城遺址、揚州窯石徑幢、魯班窯石窟、吳官屯石窟、代藩九王墳、羅家灣遺址、古城遺址、云岡南梁遺址,法華寺
Hash:2a577121e6c741907c7b27be9ae5966db407448e
聲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