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屬于哪個省?
導讀:北京市屬于哪個省? 北京有哪幾個區(qū)
北京市不屬于哪個省,北京市是直轄市也是省級行政區(qū)。
北京(Beijing),簡稱“京”,古稱燕京、北平,是中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截至2020年,全市下轄16個區(qū),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北京市山區(qū)面積10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62%,平原區(qū)面積為6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38%。北京的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北京西部為西山屬太行山脈;北部和東北部為軍都山屬燕山山脈。最高的山峰為京西門頭溝區(qū)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北京
北京有哪幾個區(qū)
北京市共有16個區(qū)
密云區(qū),延慶區(qū),朝陽區(qū),豐臺區(qū),石景山區(qū),海淀區(qū),門頭溝區(qū),房山區(qū),通州區(qū),順義區(qū),昌平區(qū),大興區(qū),懷柔區(qū),平谷區(qū),東城區(qū),西城區(qū)。
擴展資料:
北京市轄區(qū)的行政區(qū),面積,郵政編碼,政府駐地
1.東城區(qū),41.84平方千米,100010,景山街道。? ?
2.西城區(qū),50.7平方千米,100032,金融街街道。
3.朝陽區(qū),470.8平方千米,100020,朝外街道。
4.豐臺區(qū),304平方千米,100071,豐臺街道。
5.石景山區(qū),85.74平方千米,100043,魯谷街道。
6.海淀區(qū),431平方千米,100089,海淀街道。
7.順義區(qū),1021平方千米,101300,勝利街道。
8.通州區(qū),906平方千米,101100,潞源街道。
9.大興區(qū),1036平方千米,102600,興豐街道。
10.房山區(qū),2019平方千米,102488,拱辰街道。
11.門頭溝區(qū),1451平方千米,102300,大峪街道。
12.昌平區(qū),1344平方千米,102200,城北街道。
13.平谷區(qū),948.24平方千米,101200,濱河街道。
14.密云區(qū),2229平方千米,101500,鼓樓街道。
15.懷柔區(qū),2123平方千米,101400,龍山街道。
16.延慶區(qū),1994平方千米,102100,儒林街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北京市? ?
北京市共有18個區(qū)縣,現(xiàn)在的區(qū)域劃分和名稱大多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幾經調整后而確定的。談及各區(qū)縣名稱的由來,多有掌故。 四個城區(qū)的名稱是以各自所處的地理位置而得名。東城區(qū):位于明清時北京內城的東半部,大部分地區(qū)在東直門以內,1958年設區(qū)時得名“東城區(qū)”;西城區(qū):位于內城的西半部,大部分地區(qū)在西直門以內,1958年設區(qū)時得名“西城區(qū)”;崇文區(qū):位于外城的東半部,在崇文門之外,1952年設區(qū)時得名“崇文區(qū)”;宣武區(qū):位于外城的西半部,在宣武門之外,1952年設區(qū)時得名“宣武區(qū)”。 四個城近郊區(qū)的得名各有掌故。海淀區(qū):早在400多年前的明代已是一片水草茂盛的沼澤之地,并有人定居,被稱為“海店”或“海淀”,“淀”是指水聚積之處。以后這一帶逐漸形成集鎮(zhèn),故名“海淀鎮(zhèn)”,1952年設區(qū)時因鎮(zhèn)而得名。朝陽區(qū):解放初期叫東郊區(qū),1958年改名為朝陽區(qū),其得名源于地處朝陽門外之東。豐臺區(qū):在金朝時就出現(xiàn)別墅群,名曰“遠風臺”。明朝時此處已出現(xiàn)村落,名曰“風臺村”。另說金代都城有豐宜門,門外設拜郊臺,豐臺之名即取自豐宜門之“豐”,拜郊臺之“臺”,清朝稱“豐臺鎮(zhèn)”,1952年設區(qū)時因鎮(zhèn)名而得。石景山區(qū):因境內有一座海拔171.7米的石景山,1952年設區(qū)時因山而得名。 十個遠郊區(qū)縣原屬河北省,從1956年至1958年劃歸北京市,1960年開始重新定名,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除密云、延慶兩縣外,其他八個“縣”逐步改為“? ?”。通州區(qū):在金代時設州,是運河北端的終點,取“運河漕運通暢周濟”之意,漕運不能堵塞,所以叫通州。順義區(qū):因隋朝文帝開皇年間突厥率領八部歸附(順從),朝廷將其安置之地命名為“順州”。另有一說是順義的“順”是根據(jù)地理形勢(地貌)而得名的,順義縣城“地位高亢”,像一座磨盤,四周為平坦的田地,磨盤之上亦為平坦的田地,“四去皆然,順以此得名”。平谷區(qū):因其地形三面環(huán)山,中間是平原而得名。自漢高祖十二年便已建立平谷縣,是北京區(qū)縣中最古老的名稱之一。懷柔區(qū):出自《詩經·周頌·時邁》中的“懷柔百神”,意思是招來安撫。唐太宗貞觀年間開始設立懷柔縣。房山區(qū):在金定都后,于大房(防)山建陵寢,后置“萬寧縣”,再后以奉祀先陵,改“奉先縣”。元世祖年間以境內的大房山(也稱房山)改奉先縣為房山縣。門頭溝區(qū):原名京西礦區(qū),1958年設區(qū)時,因圈門至風口鞍這條溝叫門頭溝,故因溝得名。大興區(qū):在金代設大興府,意思是宏大而興盛。元忽必烈把大興府的治所遷到今天的東城區(qū)大興胡同。清時北京城以中軸線為界,東城及東郊屬大興縣。昌平區(qū):于西漢時在此設昌平縣,名稱來自漢代的昌平侯,為昌盛平安之意。據(jù)《昌平山水記》所記:“漢齊悼惠王子印以昌平侯立為膠西王,縣名始見于此?!闭f明昌平的地名來自漢代貴族的封爵。延慶縣: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設立了縣,名“居庸”。元仁宗年間更名為龍慶州,明永樂年間設隆慶州,明穆宗朱載垕登基后改年號隆慶,由于避諱而改名為延慶州,民國年間改為延慶縣。密云縣:于春秋時在此建漁陽郡,東魏時因臨近密云山(今河北省豐寧縣境內的云霧山),得名“密云郡”,以后曾被稱為“檀州”、“密云縣”等。
Hash:b21d7ab1ba580bd06c633cb76ecdc81acb4017a6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